劇情簡介
第八章 擒与纵第67节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1950年1.1月25日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在志愿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攻势下,美军和仆从军“好打难俘”的局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第一次战役俘敌5268名,其中美军527名;第二次战役俘敌人数就增加到8943名,其中美军为3254名,其间还出现了百人以上的美军集体向志愿军投降事例两起。一起在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攻歼乾磁开之敌的战斗中,美陆战第1师中校1名、少校2名、美、英、土耳其官兵179名,南朝鲜官兵53名,日本人3名,台湾国民党军2名,带着75辆汽车与坦克向志愿军投降;另一起是由黑人组成的美军第25师步兵第24团C连全部官兵148人,在连长斯坦莱和副连长阿爱考乌斯·杜尔夫的率领下,于西线云山以南地区向志愿军投降。≈驹妇着头耪椒竦贸晒Γ艿矫蠖飨脑扪镉牍睦诘诙握揭鄯⑵鸬那跋Γ?1月24日给志愿军总部领导人的电报中说:你们释放美俘的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请准备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诙问头耪椒窃诤航跋撸彩头?32人,其中美籍41人,英籍5人,澳大利亚籍3人,南朝鲜军83人。以后在各决战役中各兵团都自行释放过多批战俘。特别是一些重伤战俘,在敌机敌炮层层封锁的条件下,要抬出战场是非常困难的,延误时日就会死亡;扔下不管,又不符合我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于是,志愿军第40军就对重伤战俘进行初步包扎治疗后,设法送还到敌人的阵地前沿,私人财物分毫不动,再留下食物和饮水,用白布写上“美军负伤战俘”的英文缩写字样,以引起对方注意并防止空袭;在有阵地广播站的地方,就用高音喇叭通知敌人及时接运回去。这种创造性的做法,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在整个志愿军前线部队中得到普遍推广。?953年3月间,我在铁原西北“丁字山”前线,曾亲眼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天夜间,美军一个侦察小组想来捕捉志愿军的哨兵,遭到痛击后丢下1名重伤员,其余的人狼狈逃回。第二天晚上,志愿军就将这名经过包扎的伤俘送回到了敌人阵地前沿。美军接回这名伤员后,通过阵地广播站用华语播了一条“新闻”:联军在前沿缓冲区内运回了被共军送还的联军重伤士兵1名。这是不打收条的收讫回音,不说“感谢”二字的感谢表示,意在下次再有“联军”的重伤被俘人员,还希望志愿军能够照此办理。≌庋氖拢钇嫖⒄馕弧傲瞎弊芩玖钜采罡行缕妫奈郎汀V皇堑彼谖恢辈槐愎凰党隹冢钡匠释U?4年后才写进他的回忆录:“……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抬架放到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也没有向我们射击。”李奇微在同一本书中还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们的国家进行过的战争中,有一场可以称得上不为人所理会的战争,那末朝鲜战争便是这样的战争。”这话,语气是平静的,怨气却是饱和的。从这一段话里,也可以看出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不可能对战俘采取明智政策的根本原因。∮朊谰纬上拭鞫哉盏氖牵泄嗣裰驹妇谥葱蟹舱呤保悦谰俦蚯芑蜃荩枷缘媚敲垂饷骼诼洌蘅芍刚U馐钦逯Φ奶赜杏攀坪妥院溃魏尾灰逯Χ冀蕴静蝗缍薹ㄐХ隆5诘诎苏?擒与纵第68节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每一个战俘中队的俱乐部里,都张贴着由战俘们自办的油印小报。这些小报的名称有:《和平鸽》、《火炬》、《时代》、《新生活》、《向着未来》、《迎接明天》等等。版面都很活泼,除了国际新闻、前线战况和社论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专栏,诸如家乡通讯、体育消息、读书心得、电影评论、科学技术、小说连载、回忆录、小故事、杂文、漫画、歌曲、桥牌和棋艺、问答比赛、友谊信箱、谜语、乐器讲座等等,称得上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彩窃睦拦庑┬”ǖ闹驹妇ぷ魅嗽保薏话蛋档爻圃拚椒堑奈幕刂省<盖椒校挥?%左右是真正的文盲,其他绝大多数都是高中文化程度,约10%的人是大专文化程度,而所有军官几乎全部都是大学毕业生。如果撇开军队的不同性质,单纯从文化程度上与当时的志愿军相比,其差距是十分惊人的。≈驹妇骄慷拥囊话懔又校拿ふ技蠖嗍挥猩偈松瞎⊙Ш图霰鸬某踔猩负跽也坏礁咧猩痛笱N业焦桓鲎な厣细柿氲牧樱晃晃幕淘备嫠呶遥诘牧幼芄?40人,只有2名“知识分子”,一名是他本人,高中一年级肄业,一名是连部文书,高小毕业;其他有几位连排干部刚刚经过扫盲教育,只能识二三百字。这位文化教员统计出一个有趣的数字:全连按人头算,平均每个人仅识字35个。这样的文化结构,当然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结果,责任不在志愿军本身。所幸的是,这样低文化的部队为正义而战,照样打败了高文化的现代化侵略军,文盲兵照样叫外国大学生官兵缴枪当俘虏。∥鞣骄拥墓俦牵坏彼峭牙肭致哉匠登俺晌逯Φ恼椒螅贾靡灾鸩礁此眨堑奈幕刂时憧枷月冻隽斯獠省U椒”ǎ闶且幻嬲凵湔庵止獠实木底印6?战俘们不满足于中队范围内的小报,也不满足于各中队小报的互相交换。根据他们的精神需求,渴望创办一份容量比较大的综合性杂志。一封封建议信通过各中队俱乐部转到了俘管处领导机关。∶婪绽姿苟佟だ锲娴幕埃泶锪嘶锇槊堑墓餐脑?“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和平运动的情况,要做些什么才能停止朝鲜战争,家乡的生活情况怎么样,还有体育运动的情况,娱乐和文化情况,我们都想知道。而没有一份高规格的报纸或期刊,是无法提供这些消息的。”教育科科长田志洪是一位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战士,戴一副近视眼镜,有学问,有胆识,性格开朗。他听翻译介绍了战俘们的这个建议后,击掌叫好:“这不是帮助我们做思想工作吗?我相信他们会办好这件事情的。”他立即找来两位副科长一起商量。两位副科长都是才思敏捷干劲十足的少壮派,都说这是个创造性的好主意,很有必要办一份内容比较丰富的综合性刊物,要想法子争取早日办成。他们随即向俘管处主任王央公、副主任席一、郭铁作了汇报。经过一番议论,三位主任当即表态:应该理解战俘们的这一正当要求,必须帮助他们创办一份综合性刊物。编辑记者要精干,从战俘中选拔产生,版面事务由战俘编采人员自行作主;不予干涉。俘管处可以派一至二名英语翻译参加一些必要工作,主要负责联络、协调、提供战俘营以外的稿源,负责终审把关,防止泄密和政治性差错。∫环萦⑽钠诳芸齑窗炱鹄戳耍恰禩oward Truth&Peace》,译成中文就是《走向真理与和平》,16开本,每两周出版一期;因限于当时的战地条件,没有铅印设备,只好用打字排版,手工油樱蹲呦蛘胬碛牒推健罚馐且环菁芏琳呋队钠诳C科诳镆怀霭妫髦卸拥恼椒嵌颊嘣亩粒跋吒鞫缘泄悴フ敬罅坎コ銎渲械淖髌罚庑矶嗾钡耐ㄑ渡绾捅簿合嘁酶每⒈淼母寮U庖环莶谎俺5目铮馗鹤盼鞣秸椒谥泄嗣裰驹妇椒邢硎苋说乐饕宕龅恼嫦啵馗鹤盼鞣秸椒笸V钩收秸迪质澜绾推降暮羯蛩拿姘朔剑蚩堑某释U教概兴酱硗牛蛩沟赂缍Φ氖澜绾推嚼硎禄嶂葱芯郑踔链蛏柙谂υ嫉牧瞎懿俊?